总而言之,西方发达国家曾经不希望再出现像苏联那样庞大的国家。然而,历史的车轮告诉他们,虽然苏联已倒下,但比苏联更强大的中国崛起了,这让许多西方国家感到焦虑不安。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由主义体系,威胁到他们所谓的“自由与民主”。
意识形态带来的鸿沟,不是短期内能弥合的,也不会一下子消失,它需要时间的积淀,甚至很难被填平。因此,西方政治家、名人和媒体不断传播“反华”言论,导致许多西方民众将中国视为“恶龙”,认为应当抵制。
那些曾经到过中国的人往往会改变最初的偏见,深感触动。而那些从未去过中国的西方民众,通常保持着对中国的排斥态度。
不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中国台湾一些未曾涉足外界的民众,也对中国知之甚少,反对中国的声音依旧显得异常响亮。
总之,意识形态和媒体的传播深刻影响了民众的看法,导致了这一局面。而大多数西方国家领导人的见识并不狭隘,他们清楚了解中国的现实和华夏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即便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竖起了“反对中国”的旗帜。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美国是全球的头号强国,也是西方阵营中的领头羊。美国对中国的种种遏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威胁,担心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岌岌可危。
从过去一百年看,美国对排名第二的国家一直采取打压措施——无论是苏联还是日本,都未能逃脱美国的压制。美国一贯有这样一种做法:不允许任何国家的GDP接近它,尤其是当这种接近威胁到它的全球霸主地位时。
美国并不喜欢中国这个新崛起的“巨人”,因此它采取了多方打压的策略。不仅如此,美国还采取了“鬣狗战略”,鼓励其他盟国一同对中国实施打压。任何不愿与中国为敌的国家,都会遭到美国的“处理”。
既然世界老大美国已经决定打压中国,其他国家的跟随也显得理所当然。美国说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不问公平与正义。正是这种种影响,使得“反华”成为西方国家中的“政治正确”。例如,立陶宛等小国,本与中国无太大利益关系,但为了讨好美国,他们也采取了针对中国的态度。
其实,在西方国家中,仍然有一些“良善之辈”,但因美国的压力,他们也不得不隐忍,顺应“反华”的潮流。
可悲啊,令人叹息!
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和美国的影响,有些国家确实并不喜欢中国,尤其是那些制造业强国。当前全球的制造业强国包括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
在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时候,西方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庞大的市场。但随着中国逐渐走上工业化的快车道,西方世界开始清楚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威胁。
让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些领域。
以白色家电为例,过去的行业霸主是德国、日本和韩国,但如今,中国已经跃升为行业领军者。在汽车领域,曾经日本占据领先地位,而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汽车工业崛起,导致西方国家的汽车占有率逐渐下滑。
再来看高铁,过去德国和日本被视为技术领先者,而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世界的标杆。手机行业,曾经韩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佼佼者,而全球市场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已是中国。建筑领域,过去西方国家的项目遍布全球,而今天,中国的建筑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合同。
在服务器领域,过去由思科和朗讯主导的市场,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头羊。特高压传输技术,西方国家仍远远落后。即使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遭遇了重重制裁,华为依然突破重围,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实质上就是逐步蚕食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就像人生有两种仇恨让人无法忍受,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而在经济竞争中,许多国家无法容忍的“砸饭碗之痛”同样存在。那些制造业强国,无法接受中国的崛起,恨意自然而生。
虽然西方国家可能不喜欢中国,但全球并非只有西方国家,世界上还有许多可以与中国携手并进的亚非拉国家。西方国家虽然目前对中国心存戒备,但当有一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他们中大部分也只能认命,无法阻挡。
趋势,是无法抗拒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