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牌序的发展史和讲解
  • 2025-10-21 03:06:23
  • http://s7/mw690/002SM4tTgy6L9TtI89Ec6

    S W

    Erdnase曾经说过:真正精妙的纸牌魔术,缺少了牌序这一部分,就难称完整。因此写点东西介绍下纸牌顺序Si Stebbin

    System/Stack这估计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牌序了。就算你不知道它叫这个名字,恐怕你也早就用过它。原理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加三,跳一个花色。比方说事先规定“黑桃-红桃-梅花-方块”的花色排列顺序,那么如果前一张牌是黑桃三,那么接下去的就是红桃六,再下去就是梅花九,依此类推。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早在1593年就有西班牙魔术师描述过类似的牌序,只不过当时是加五。而后在一本约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标题为“Card

    Trickss and the Way They’ are

    Performed”的书中,作者描述了这个“加三”的版本,并附上了一些用这个牌序表演的魔术。而之所以这个牌序最终会以 Si

    Stebbins的名字命名,则是由于是Si Stebbins本人在美国成功推广了这一牌序(不过他的版本是加四的)Eight Kings

    Stack严格来说,Eight Kings Stack 属于The Rosary Stack的一种。所谓的Rosary

    Stack是指,比如说,先规定一个牌面数值的顺序,这里面必须A到K各出现一次,如

    A-K-10-8-9-2-3-5-J-4-6-7-Q,然后再规定一个花色的轮替规律,如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则第一张牌即是黑桃A,第二张则是红桃K,第三张就是梅花10,依此类推,牌面数值顺序每13张重复一次,即每当到Q后,接下去就仍从A开始,然后是K,10

    ,8,9…….当然,这个牌面面值的顺序可以随自己喜欢确定。一般来说为了防止被观众发现规律,这样的排列都是没有什么规律(唯一的两个规律就是数字排列每13张重复一次,以及花色的排列),所以这13张牌的数字排列必须靠硬记。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也成功解决了Si

    Stebbins这类牌序容易被观众发现规律的缺点。在很多表演情况下观众是不会注意到花色的轮替规律的,所以这种牌序到现在也还相当流行。当然,为了便于记忆,一般都会利用谐音去排列这13张牌。因此不同的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Rosary

    Stack。Eight Kings Stack其实就相当于Rosary Stack的英语版本。这里利用了一个句子的谐音:Eight

    Kings threatened to save ninety-five queens for one sick knave

    (8-K-3-10-2-7-9-5-Q-4-A-6-J)

    当然,这只是个在英语国家流行的版本,相信只要有心,我们也能搞出个中文的版本以造福广大的中国爱好者们。Stay

    Stack这是一个由魔术大师Alex

    Elmsley发明的非常神奇的牌序,本身能玩出很多种极为牛逼的效果。这个牌序的特点就是:你可以对牌进行任意多次的完美洗牌,而牌的排列规律却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以前发过一篇matching-routine的帖子,里面的魔术就是用这个牌序完成的,效果极为强悍,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哈。Richard

    Osterlind’s Breakthrough System由心灵大师Richard

    Osterlind发明的一种牌序,是System类牌序的典型代表。跟Si

    Stebbin类似,也是根据一定得数学规律排列各张牌,但好处在于更加隐蔽,从外表上看牌的排列完全没有规律,可是实际上其实只是依据了几个很简单的原理将牌进行排列。RO的牌序本身无法告诉你比方说一张牌是整叠牌里的第几张,只能在知道一张牌的情况下知道它的上一张和下一张各是什么,不过说实话,光是这点在很多情况下就足以表演很多吓死人的东西了。这个牌序因为迷惑性强,操作简单,所以获得的评价很高。Memorized

    Deck其实这个应该拎出来单讲的,但还是在这里一并发上来了。首先,明确概念,什么叫Memorized

    Deck?(中文:记忆牌序)其实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所谓记忆牌序,就是一副要记忆的牌序。在这种牌序里牌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但并非随机),你必须把这个顺序记住,然后应该记到这个程度:一,随便告诉你一张牌,你必须马上反应出它在整叠牌的第几张,二,随便告诉你1~52之间的一个数字,比方说12,你必须马上反应出整叠牌的第12张是什么(我一直很好奇有多少人在看到以上一段话之后会一哆嗦把这篇文章给关了,呵呵)好的,对于不了解的人,现在马上开始回答问题。一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Memorized

    Deck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没规律,,就算你把它拿给一个数学天才他也不可能排列的规律,因为根本就没有(RO的那个牌序给数学天才看倒是有可能被发现规律,不过放心,这套规律对付普通观众足以)好,没规律是好事,可是就为了个没规律我就要记住整副牌?或者就算要记我自己排个出来记不成吗?干嘛要去记什么Simon

    Aronson,Juan

    Tamariz这些人所发明的牌序?当然,你是可以去排个自己的然后开始记。但是要说明的是,把规律牺牲掉,并不是只为了个随机的外观,更是为了所谓的built-in

    tricks。那么什么是built-in

    tricks?先想象一些,如果你要在表演的过程中发出一条黑桃的青龙顺,一个办法就是(应该也是最容易的办法),每隔三张牌放一张黑桃,然后只要发四手牌就可以了。同样,对于MD来说,牌的顺序之所以会这么排,是有一定理由的,设计者在设计这副牌序的时候,把一些牌特意安放在了某些地方,这样,只要按照一定得步骤,就能表演出很多不同的魔术,或者按照Aronson的说法,这有点像个“戏法仓库”。一个记忆牌序本身都装载了大量的built-in

    tricks。设计者本人也会出教学教大家怎么去表演这些built-in

    tricks(不然你拿着牌序也不知道怎么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魔术其实用任何一种记忆牌序都能表演)二

    如果真想学习的话,记忆牌序难不难记?怎么记?首先,不要怕,记忆一整副牌的顺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难度。Juan的书里更是提供了一种用一个下午记住整个牌序的方法。(Warning:用之前确保方圆十里内没人,不然被送进精神病院不要怪我)我个人的经验,两天。原先比较主流的看法是使用记忆术,使用联想,把一张牌和一个意象联系在一起,建立连接,方便记忆。不过在Magiccafe上看了一篇讨论MD的帖子之后(很多大师都有在里面发言,推荐大家去看看,帖子地址我附在后面了),我发现很多人的观点其实趋向于:其实直接硬记会快点,我也是这个观点。当然,如果有谁本身很擅长记忆术的话,那么用前面提到的那种一牌一联系的方法我相信也能派上很大的用场,不过如果你本身不会这种东西的话,直接硬记就可以了,一开始可以加点联想进去,到后来对于熟练地人来说,就几乎是一件自动的事情了。一般说牌说数字都能直接反应出来。最后再说一句,要不要练MD,这个随个人喜好。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记很多东西,或者就是记不住(But

    I highly doubt that),那完全可以去使用有规律类型的牌序。Richard

    Osterlind本人使用的也是他的Breakthru,表演出来的效果一样很好。不过对于去练习了MS而且掌握了它的人来说,我相信是一定不会感到后悔的。这跟练手法有点像,想想看你练过的最难得手法,花了你多久才练起来?对比一下也能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麻烦了。讲了这么多,现在开始介绍下主流的几种MD一

    Simon Aronson Stack美国魔术师Simon

    Aronson的发明,基本上美国的魔术师用的都是这套。好处在于由于英语系魔术师的人多势众,这几乎是built-in最多的一个牌序,因为不只是Simon

    Aronson,有很多魔术师都根据这个牌序设计了很多魔术。用这个牌序玩千术流程也相当强大。刚才忘了说了,记忆牌序有两大类应用:千术流程和Impossible

    Card Location唯一一个小缺点,不能通过一副新牌顺序洗出来,要自己排二 Juan Tamriz

    Stack西班牙神级魔术师Juan的发明。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可以从一副新牌的顺序洗出来,而且按照一定得步骤,最终还能洗回新牌的顺序。可惜这个新牌的顺序是欧洲和亚洲的新牌顺序,也就是说,如果想用USPCC出产的牌的话,要做点额外的调整。三

    Nikola

    System这是一个早期的记忆牌序,类似于算数类和记忆类的结合体,不过算数的部分已经很弱了(唯一的规律:每隔四张一红桃,方便发青龙),主要还是靠记,built-in也相对较少,现在用得已经不多了。Jean

    Hugard的Encyclopedia of Card Magic 里有专门一章讲这个四 Six Hour StackMartin

    Joyal的发明,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六小时内记住的牌序(不过也有人反映其实他花了两天才记住)当然比较出名的还有类似于Ireland

    Stack和Stayon Stack什么的等等,不过由于资料所限就不是很了解乐,有知道的就还请回帖的时候赐教了哈。

    http://s12/mw690/002SM4tTgy6L9TseCRZdb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